1、螺杆一般分:输送段、熔融段、混炼段、排气段、均化段5个段。
(1)输送段,输送物料,防止溢料。
(2)熔融段,此段通过热传递和摩擦剪切,使物料充分熔融和均化。
(3)混炼段,使物料组分尺寸进一步细化与均匀,形成理想的结构,具分布性与分散性混合功能。
(4) 排气段,排出水汽、低分子量物质等杂质。
(5) 均化(计量)段,输送和增压,建立一定压力,使模口处物料有一定的致密度,同时进一步混合,终达到顺利挤出造粒的目的。
1、输送元件(螺纹式的)
(1)表示法:如“56/56”输送块,前一个”56”指“导程”为56MM。后一个“56”指长度为56MM。
(2)大导程:指螺距为1.5D~2D
(3)小导程,指螺距为0.4D左右。
(4)使用规律:导程增加,则螺杆挤出量增加,物料停留时间减少,混合效果降低。
(5)导程选择:选用大导程螺纹的场合是以输送为主,利于提高产量;用于热敏性聚合物时,能缩短停留时间,减少降解;排气处选用(也有选用浅槽),增大表面积,利于排气,挥发等。
(6)选用中导程螺纹场合,以混合为主,不同的工作段采用逐渐缩小的组合,用于输送和增压。
(7)选取用小导程螺纹的场合,一般是组合上逐渐减小,用于输送段和均化计量段,起到增压,提高熔融;提高混合物化程度及挤出稳定。物料经过加料口,在旋转螺杆的作用下,被搓成团状并沿螺槽滚动前进,因螺杆的剪切、压缩与搅拌作用,物料受到进一步的混炼和塑化,温度和压力逐步升高,呈现出粘流状态,并以一定的压力和温度通过机头,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