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U造粒机工艺流程是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加工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成品颗粒的质量和后续应用效果。整个流程围绕材料特性与设备配合展开,关键在于温度控制、剪切速率调整以及水分管理,以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性能稳定性。
原料预处理
TPU原料通常以颗粒或粉末形式储存,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潮,使用前必须进行烘干处理。烘箱温度设置在90-110℃范围,持续干燥4-6小时,使材料含水量低于0.05%。不同牌号的TPU对温度敏感度存在差异,例如聚酯型TPU比聚醚型需要更精准的温控,以防止分子链提前降解。
熔融挤出
熔融挤出环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为佳。机筒温度分区调控,从进料段到模头形成温度梯度。典型温度分布为进料段160-180℃,塑化段180-200℃,均化段190-210℃,模头温度控制在195-205℃之间。螺杆转速根据材料熔指调整,普通硬度TPU控制在100-200转/分钟,高硬度牌号需适当降低转速以避免过度剪切。真空排气装置在此阶段持续运作,及时抽离熔体中的挥发性物质。
切粒方式选择
切粒方式决定颗粒形态,常见的有以下几种:
水下拉条切粒:适合常规应用,料条通过水流自动进入切粒机,即使换网过程中出现断条现象也不会导致停机,仍能实现连续生产。
模面热切:适用于高透明度要求产品,刀片间隙调整至0.05-0.15mm,确保切断面平整。
水下切粒:用于高端领域,制品外观圆滑,流动性很好,尤其适合TPV、TPU等弹性体。
水环切粒:适用于PE、PP、PS、TPU、EVA等材料,产品外观圆滑,自动化程度较高。
脱水干燥
脱水干燥采用离心与热风组合处理。初脱水阶段离心机转速2000-3000转/分钟,去除表面90%以上水分。后续流化床干燥机温度设定在80-90℃,处理时间30-45分钟,使颗粒含水量降至0.02%以下。特殊应用场景如医疗级TPU需要增加分子筛吸附干燥工序。
筛分与包装
筛分系统配置多层振动筛,主流筛网目数在8-20目之间,超标颗粒经破碎机二次处理。金属探测器安装在包装前段,检测精度达到φ0.3mm铁质杂质。合格颗粒按粒径分类储存,不同批次单标识,储存环境湿度不超过30%。
设备维护与工艺控制
设备维护周期直接影响连续生产稳定性。每周清理挤出机螺杆积碳,每月检查切粒刀具磨损情况,每季度校准温控系统精度。工艺参数记录需完整涵盖温度曲线、压力波动、产量数据,这些数据与后续产品物性测试结果关联分析。定期进行熔指测试验证材料降解程度,色差检测监控热稳定性,力学性能抽检保证批次一致性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