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碳酸瓶级聚酯切片造粒机的操作流程需严格遵循预处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理、设备启动、生产控制、停机等步骤,确保颗粒质量稳定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:
一、生产前准备
1. 原料检查与预处理
- 检查PET切片外观(无杂质、变色、结块)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,并检测熔融指数、粘度等指标,确保符合生产要求。
- 对切片进行干燥处理:将切片送入干燥机,设定温度120-160℃,干燥时间4-6小时,确保水分含量≤0.02%(通过水分仪检测),避免造粒时产生气泡或降解。
2. 设备检查
- 检查造粒机各部件(螺杆、料筒、模头、过滤器、切粒机)是否清洁,无残留杂质或异物。
- 检查加热系统(电加热圈、热电偶)、冷却系统(冷却水压力、流量)、传动系统(电机、减速器)是否正常,确保无漏电、漏水、异响。
- 检查切粒系统:水下切粒需确认切刀间隙(通常0.1-0.3mm)、冷却水温度(20-30℃);拉条切粒需确认牵引速度与切刀转速匹配。
3. 参数设定
- 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各段温度:进料段180-220℃、熔融段240-260℃、均化段250-270℃、模头250-265℃。
- 设定喂料速度、螺杆转速(通常300-600r/min)、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熔体泵压力(根据产量调整,一般5-15MPa)。
二、设备启动与预热
1. 升温预热
- 启动加热系统,按“料筒→模头→熔体泵”顺序逐步升温,每段温度达到设定值后,保温30-40分钟,确保设备各部件温度均匀(避免局部温差导致熔体降解)。
- 同时启动冷却系统(水下切粒的冷却水循环、拉条切粒的冷却水槽),确保冷却水温、流量稳定。
2. 辅助设备启动
- 启动干燥机出料阀,将干燥后的切片送入喂料机料斗,确保原料供应连续。
- 启动切粒机、牵引机(拉条切粒)、脱水机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(水下切粒)等辅助设备,空载运行1-2分钟,检查是否正常。
三、正常生产操作
1. 进料与挤出
- 当设备温度、辅助系统均正常后,启动喂料机,按“低速→设定速度”逐步增加进料量,同时启动螺杆(先低速运转,避免过载)。
- 观察熔体从模头挤出状态:初期可能有少量杂质或未熔物,待熔体呈连续、均匀条状(无气泡、无黑斑)后,开启过滤器(若为手动切换过滤器,需先排气)。
2. 切粒调整
- 水下切粒:当熔体条进入冷却水后,启动切刀,调整切刀转速(通常500-1500r/min),使颗粒长度符合要求(一般2-4mm),同时检查颗粒外观(无毛刺、粘连)。
- 拉条切粒:熔体条经冷却固化后,由牵引机牵引至切粒机,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调整牵引速度与螺杆挤出速度匹配,再设定切刀转速,确保颗粒长度均匀。
3. 过程监控
- 每30分钟巡检一次:
- 温度:各段实际温度与设定值偏差≤±5℃,模头温度稳定。
- 压力:熔体泵出口压力波动≤±0.5MPa,压力骤升需停机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。
- 颗粒质量:外观(无色差、无气泡、无异物)、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粒径(通过筛分检测)、熔融指数(每2小时抽样检测)。
- 及时清理模头表面的积料,避免焦料混入颗粒。
四、停机操作
1. 逐步降产
- 先降低喂料速度至50%,保持5-10分钟,再关闭喂料机,让螺杆继续运转,将料筒内剩余熔体排空(约10-15分钟)。
2. 停止主设备
- 当模头无熔体挤出时,关闭螺杆电机、熔体泵,然后关闭切粒机、牵引机等辅助设备。
3. 降温与清洁
- 关闭加热系统,待料筒温度降至150℃以下后,关闭冷却系统。
- 拆卸模头、过滤器,清理残留熔体(用铜刷或专用工具,避免划伤部件)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;清理螺杆、料筒内残留料,防止下次生产时原料交叉污染。
- 清洁切粒机刀头、冷却水管道,避免残留颗粒堵塞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生产中若出现颗粒变色、气泡,需立即检查温度是否过高或原料水分超标。
- 设备运行时禁止接触高温部件(料筒、模头),切粒区域需佩戴防护用具(手套、护目镜)。
- 定期(每8小时)记录生产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 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_PET造粒机产量、颗粒质量),便于追溯问题。
通过严格执行以上流程,可确保造粒过程稳定,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碳酸瓶级PET颗粒。
碳酸瓶级聚酯切片造粒机_PET瓶片粉碎料造粒机http://www.bsjdl.com/sell/show.php?itemid=34591
改性工程塑料造粒机_工程塑料改性料造粒机http://bbjid.com/contents/366/222.html
三螺杆塑料造粒机http://bbjid.com contents 363 141.htm!
塑料挤出机 http:/bbiid.com contents 363 1+7.html
塑料片材挤出机httpbbiid.com contents 363 150.html